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盖伟涛)时值中国建筑科技馆开馆3周年,8月22日,“中国民居——传统居住研究展”在该馆开展。
此展系中国建筑科技馆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策划、主办,邀请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高校参展,首次将众多学术研究、行业实践成果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展览共荟萃32件(套)展品、近200个民居案例,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多维度、全景式展示中国民居的临展。
展览以地域方位为经、地方性特征为维,分为气候(北)、高原(西)、流域(中)、族群(东)、多元(南)、跨越六个部分,通过实物、模型、手稿、半岛体育全站著述、图像、装置、沉浸式多媒体等形式,多维度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绵延文脉、传统居住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民居保护与发展的未来可能等。
其中半岛全站平台,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梭梭棚屋,半岛体育全站不用一根绳、一颗钉、单靠弯曲的枝杆互相咬合建造而成,诉说着阿拉善牧民的神奇技艺;湖北清江流域的武陵聚落和干栏民居,是一部“平摆着的中国建筑史”;合院式民居、哈尼族蘑菇房、土掌房、干栏式民居等多元居住样式,展示了彩云之南多民族文化共生的居住样貌。
现场展品中,不少体现了传统民居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探索。“大漠之晶——可移动的家”,继承了传统蒙古包使用折叠便携、易于拆卸运输的特点,利用互承结构原理承托屋架及厚重覆盖物的重量,有效应对春季沙尘暴、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等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出传统居住建筑的生态延续和当代应变;“武陵绿色乡村算法生成·民居数字化”,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语言技术,通过转译乡村住宅的经验和特征,在自动生成中延续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建筑形态与尺度关系,有助于原有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再生;“长城巨系统——秩序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长城“搬下山”,以彩色长城、最陡峭长城等众多新发现、新认知和直观可视的历史复原图半岛全站平台,让长城遗产的成就、内涵、价值、精神鲜活起来……
为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民居展”,该馆“鲁班讲坛”邀请陆琦等十余位专家学者,针对“民居建筑与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双碳时代的民居建筑保护与再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建筑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开展深入研讨交流。
中国建筑科技馆馆长连红称,开馆至今,该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中国建筑展览、科普、文博领域有影响力的平台,后续将持续推出更多优质临展,满足多元化群体的需求,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建筑文化的历史生命力、建筑科技的时代创造力。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Copyright © 2012-2023 半岛全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