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召开之际,我们来到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论坛总部,即将在这里对话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作为论坛掌门人,他如何将阿尔卑斯山上的宁静小镇达沃斯转变为群贤毕至的全球交流平台?作为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他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本届年会以“重建信任”为主题,施瓦布对于弥合信任赤字、推动合作发展不断向前又有着怎样的见解呢?今天,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邹韵:施瓦布教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对您来说,这可能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因为政治领袖、商界精英和各行各业的代表都会来到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先请问教授,您认为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有哪些看点?为什么选择“重建信任”作为主题?
施瓦布:首先,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年初举行。这让我们,让全球决策者们可以以一种综合全面的方式把握世界现状的脉搏。然后,他们可以寻求共识,进而如果可能的话,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众多问题找到一些解决方案。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重建信任”这一主题呢?如果我们把当今世界与新冠疫情之前的世界相比,我们会发现全球的氛围已经截然不同。首先,世界变得令人畏惧、变得分裂。在这种情况下,信任随之消失,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彼此的信任。而且,在多重危机的压力之下,我们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过于自我,就会优先考虑自己,就会破坏信任的氛围。因此,在确定今年年会的目标时,我们希望塑造一种新的精神,一种更具建设性的精神。同样,展望未来、对未来抱有信心,也是我们选择“重建信任”这一主题的原因。信人者人恒信之,我们不应只顾自己。关心周遭,才能取信于人。因此,这个主题有一个原则、两个方面。首先是重获对未来的信心,其次是提醒每个人,我们是国际社会、是全球未来的“受托人”,也是大自然的“受托人”。
邹韵: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2024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短期风险,而极端天气和地球系统的关键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风险。施瓦布教授,您当下最担心什么问题?
施瓦布:我最担心的不是一件事,而是同时面临的多重挑战。不是一场危机,而是我们正在目睹的系统性变化。危机通常是短期的,而系统性变化会持续一段时间。首先是经济领域的变化,包括供应链重塑、债务负担、通胀等等。其次是地缘政治变化,我们正从单极世界走向多极化世界。其中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还有印度等许多新兴力量和欧洲等老牌力量。同时,科技公司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碎片化。这样的世界自然会出现更多的紧张局势。遗憾的是,其中一些已经演变成武装冲突甚至战争。我们还面临生态环境变化的挑战,我们现在还是非常依赖碳。我认为今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科学家们认为,1.5℃的升温上限是一个临界点。突破这个临界点,造成的破坏将无法挽回。因此,我们必须推动能源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这是我们看到的地缘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的系统性变化。最后,还有科技领域的变化。2016年,我写了本书,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些技术发展的爆发期,特别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还有其他许多技术。我们要明白这些技术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和国家间的竞争方式。
邹韵:您似乎有些忧虑,对人们的悲观心态、对人们不看好未来的前景有些担心?
施瓦布:我非常担心这种悲观态度,因为它会导致人们萎靡不振,导致一种危机管理的心态。
施瓦布:我们希望今年的达沃斯年会能让大家向前看,看看我们经历这些变化之后如何能取得积极的成果。
施瓦布的担忧让人们想起了7年前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2017年的世界,逆全球化风潮和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南北差距加大……习主席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狄更斯的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提出了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中国主张,极大地鼓舞了深陷阴霾的世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中国国家主席 习: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谢谢大家。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 施瓦布:在这一历史性时刻,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演讲。我们需要阳光,而您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阳光。
邹韵:在讲话中,习主席有力论证了进一步推动全球化、拥护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等观点。如今,7年过去了,您认为这一重要讲话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深刻意义是什么?
施瓦布: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世界已经变了。世界已经且正在经历转变,尤其是由单极世界向多极世界的转变。在这一新的世界形势下,我认为中国正顺应变化,并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你说得对,习主席2017年的演讲受到了广泛欢迎,因为这一讲话体现出,中国应势而为,勇于担当。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多项全球性倡议,发展倡议、安全倡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上述原则运用于当今世界,并接受这个已经部分改变了的世界。
施瓦布:习主席无疑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领导人。我想大家都感觉到了,他的演讲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邹韵:施瓦布教授,本届年会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中国经济。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中国经济新的驱动力会是什么?
施瓦布:我在1979年,45年前,到过中国。和现在的情况相比,我不得不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成绩亮眼。以数据为例,197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贸易额也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例子数不胜数。当时的中国显然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如今中国已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过去不时有人说中国的蓬勃发展已经到了尽头,现在又有类似的说法。我相信中国将采取行动应对社会老龄化、债务还有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挑战,相信中国将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别忘了,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翻番,如今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20%,但如果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中国的这一数字仍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仍然有空间。目前所有国家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处于经济困难期,但我认为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可以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
邹韵:您刚刚谈到20世纪70年代去过中国。正如您所说,您在1979年首次去中国。我知道您当时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与欧洲商业代表团一起,同行的大概有20位首席执行官。当时中国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您当时就已经非常笃定,相信中国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很想知道,是什么促使您一直对中国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您对中国式现代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施瓦布:我觉得可以读读中国历史,我可以算是中国历史迷和文化迷。我喜欢历史,空闲时我经常阅读历史类书籍。如果你去了解历史,就不能不提中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一路领先世界。我觉得中国有一种我说不出来的精气神,一种决心、一种势头,能让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迎头赶上半岛体育全站。所以我当时就觉得,中国人口众多,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邹韵:施瓦布教授,2005年,您提出除了在瑞士举办年会以外,也可以夏季在中国举办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您当时提出这一想法的背后考量是什么?多年后的今天,您认为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施瓦布:我们当时考虑必须避免世界分裂为西方和东方两个阵营,所以我们觉得应该有两个论坛地点,再多一个地点。即使瑞士是一个中立国家,我们也应该在跨大西洋地区有一个论坛地点、在亚洲地区设立另一个论坛地点。当然,在亚洲地区选择最大的经济体,选择中国是最合适的选择。我很高兴我们在当时具有远见卓识来进一步扩展论坛覆盖范围,这很重要。我个人很期待去参加今年夏天在大连举办的论坛。
邹韵:教授,从1971年创办以来,达沃斯从一个小的滑雪胜地发展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全球合作平台。多国领导人齐聚一堂,讨论如何解决全球最紧迫的问题。您认为吸引世界各国领导人远道而来参加达沃斯论坛的秘诀是什么?您50多年前创办论坛时是否预见到了这样的场景?
施瓦布:当时没想到这些,论坛是逐渐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但我想说,达沃斯并不仅仅是会议,世界上有这么多会议呢。有许多重要因素促成了我们的成功,所以世界需要达沃斯,尤其是在当下。如果你看看世界当下面临的重大挑战,如环境威胁,只有让商界、政府、民间团体和学术界聚集在一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世界经济论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组织,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我们称之为“利益相关方组织”,国际社会中所有利益相关方都有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只邀请某一方,而是邀请全世界的代表。政府方面,超过10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重要部长率团参会。商业领域,世界排名前1000的公司中,70%都派出了最高层参加达沃斯论坛,多么特别啊!再看看学术界和科学界,我们也力争领先。我们希望能够有前瞻性的眼光,提前二、三、四、五年就开始筹划。所以一直以来,科技都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领域。
邹韵:但是有些人认为,只有在发生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挑战时,我们才更需要世界经济论坛这样的平台。那么,作为论坛的创始人,您如何确保论坛始终有价值,始终与时俱进?
施瓦布:我认为,你必须始终把天线伸向未来。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我与科学、政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前沿人士进行很多讨论。要有存在价值意味着要非常有远见。我们不能重复别人正在做的事情,而是要把充满未来导向的话题带到讨论席上。
邹韵:正如您刚才提到的,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是论坛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我相信您一定有所耳闻。您之前也说过,您把人工智能定义为改变格局的新技术。从您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福还是祸呢?您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方面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施瓦布:首先,人工智能是福是祸取决于我们自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蓬勃发展的全新经济。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因为许多从业者都需要掌握新技能或提高已有技能。这有点像我们历史上从农业社会转向制造业社会、从制造业社会转向服务业社会。现在,我们迈出了一大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进入了我称之为“智能化社会”。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假新闻,人工智能可能加剧假新闻的问题,可能扰乱选举,可能轻而易举地散布谣言。我们必须建立护栏,必须制定预防措施,确保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而非毁灭世界。但是人工智能有很多维度,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竞争方式问题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等等。我认为,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参加此次论坛相关议题的讨论。我认为,当我们讨论全球框架时,绝对需要中国的参与。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会类似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这样的机制,也可能是类似于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的组织,但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全球机制来让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停留在可控范围。
1971年,施瓦布刚过而立之年,即将赴日内瓦大学商学院任教。一场出于兴趣组织的论坛为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就是“欧洲管理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的前身。
50多年来,对世界经济论坛而言,施瓦布是创始者,也是推动者;是掌门人,也是“代言人”。施瓦布的人生与世界经济论坛的发展相互交织。通过这一平台,他结识了妻子,并在这个平台上让他的经济理论构想落地为现实,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
顺着历史轴线向前回溯,出生于二战期间的施瓦布,幼年时曾随父母穿越德国与瑞士分界线。一面是战争,一面是和平。他目睹过战火吞没港口,也见证过人们重建家园。在学者身份之外,施瓦布有着投身公共事务的心愿。世界经济论坛成了承载他心愿的载体。
邹韵:教授,您的人生经验可谓独一无二而丰富。您儿时在战争中幸存,27岁前获得5个机械工程和经济相关的学位,31岁成为瑞士最年轻的大学教授;70岁时还参加滑雪马拉松赛,全程达42千米。这可太令人钦佩了。即便到现在,您已经80多岁,您的同事说您每天依旧不知疲倦地工作,坚持积极锻炼。请问是什么激励您不断前行呢?
施瓦布:我的答案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半岛体育全站。幸运的是,我身体很好,本来想着今年再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我在慢跑时伤到了膝盖,所以盼望明年再战,今年参加不了了。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点,作为人类,我们总是想要为下一代甚至下几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如果看着我的孙辈,从统计学上来看,我们进入下一个世纪时,大约75年后,他们应该还活着。看看当今世界的变化,我想我们应该要重塑一个美好世界。这和访谈一开始讲到的“受托人”思维相关。接受委托意味着重任在肩,因而促使我前进的不仅是好奇心,还有责任感。
邹韵:教授,我知道您非常欣赏中国文化,也非常喜欢吃中国的饺子和北京烤鸭。您曾多次在春节为中国人民送祝福。中国春节即将来临,那么您对中国观众有什么祝愿呢?
施瓦布:我祝福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我想用两个词来概括——“和平”与“繁荣”。如果要再加一个词,那就是“内心的满足”,也就是“幸福”。
邹韵:幸福、和平与繁荣。非常感谢您今天与我们交流,并与我们分享您的真知灼见,非常感谢。
在专访中,施瓦布多次提到“信任”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在他看来,面对经济、地缘政治、科技等全球性变化,人类亟需重建对彼此、对未来的信任。他还表示,习主席2017年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的主旨演讲,体现出宝贵的责任与担当,触动了全球各国参会者的心弦。他期待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以信任为本,凝聚共识,完善全球治理,走向光明未来。
作为中国改革友谊奖章的获得者,他说中国发展有一种特别的势头与决心我们希望今年的达沃斯年会能让大家向前看,看看我们经历这些变化之后如何能取得积极的成果。施瓦布的担忧让人们想起了7年前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施瓦布教授,本届年会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是中国经济。施瓦布教授,2005年,您提出除了在瑞士举办年会以外,也可以夏季在中国举办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
Copyright © 2012-2023 半岛全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