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正式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按照“有基础、有场景、有需求”的原则,结合各行业发展实际,先期选取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半岛全站
“数据要素×”行动具体从供需两端发力,在工业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这还意味着,并不是单一的赋能“+”,而是体现的生产要素“乘数效应”,数据通过作用于不同主体,与不同要素结合,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倍增效应,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基于此,亿欧智库紧跟政策趋势,撰写《2024中国“数据要素X”行业应用价值研究报告》,探讨“数据要素X”落地方向,扫描数据要素各类行业应用价值,寻找释放数据要素乘数价值最优解。
自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战略重心逐步由“互联网+”—“大数据战略”—“数字化升级”向“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倾斜。相关政策由粗到细,政策力度不断强化,节奏逐渐清晰。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跃升,数字技术和产业体系日臻成熟,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消费、流通、分配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据亿欧智库统计,2023中国数据要市场规模超千亿元,2025年有望达2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5%。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将进入群体性突破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趋势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市场需求的大幅增加。
首先,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化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机制不畅、应用潜力释放不够等问题,实施“数据要要素X”行动具备必要性。
其次,“数据要素x”实现了从连接到协同、使用到复用、叠加到融合的转变,为乘数效应的实现提供了前提。其中,协同体现在从数据中挖掘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能够找到企业、行业、产业在要素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复用体现在数据在不同场景的复用,将推动各行业知识的相互碰撞,孕育出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价值增量;融合体现在融合多来源、多类型的数据,驱动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另外,12大行业领域数据资源丰富、应用需求广泛、交互链条多层次,具有较好的应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金融数据需求量大,通过引入科技、养老、医疗、社保等领域数据,金融机构可以完善信贷模型,辅助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授信决策,在降低金融机构坏账率的同时,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而对于农业数据,由于农业生产各环节数据流通不畅,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对此,将强化协同半岛全站平台,推动环境、养分、生长、销售、存储、加工等全链条数据融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据要素X”行动旨在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
一是数据基础能力,即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的能力,包括数据采集量、数据存储量、数据交易度半岛全站平台、数据治理水平等
二是应用乘数效应,可从技术、经济、规则等方面衡量。其中,技术效应一方面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通过差分隐私、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为数据交易、流通中的安全保护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指数据流通技术,加强敏感数据识别、数据脱敏技术、数据泄露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突破,为实现跨平台环境下数据安全合规应用,提升移动多方、分布式计算中的非公开数据保护能力,防范隐私敏感数据泄露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流通技术支持。经济效应一方面指产要素投入,为实现数据的采集半岛全站平台、处理、加工、分析和交易,经济主体需要投入巨大的固定成本来购买设备、开发软件、建立基础设施,这一资源投入的过程本身能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指生产要素赋能,数据要素可以赋能其他要素,优化供给进一步促进增长。规则体系效应则指数据产权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安全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建设与完善。
从以上两大方向、四大指标,由此构建“数据要素X”效应释放模型,从而对数据要素落地行业与场景进行全面深度探讨与评估。
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场景。我们期望,通过《2024中国“数据要素X”行业应用价值研究报告》对各个行业场景的扫描梳理,发现数据要素难点,挖掘数据要素突破点,找到数据要素落地密码,为全产业生态玩家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