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来,商旅出差的复苏,叠加旅游出行的热潮,推高了酒店的需求。携程数据显示,2月商旅酒店同比增长130%,其中国内增长125%,国际增长近10倍。
但酒店数量受疫情影响,不增反减,供需不对称之下,酒店价格水涨船高。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中国酒店数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为34.4万家,2021年减少三成,为25.2万家。大量酒店在疫情期间成为隔离酒店,要恢复正常营业,还需人员和设施的半岛体育全站不小调整。
三四月本是公商务旺季,加之恰逢疫情防控优化后的第一个春天,旅客们的出游意愿并未随春节假期的结束而消退半岛全站平台。在商务出行和春季出游这双重需求的叠加下,一二线城市的住宿酒店行业近期迎来大量订单。
经营数据显示,2023年2月北京、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商旅预订量环比提升近60%,整体出租率也已超出2019年同期11%。成都、武汉、南京等省会城市也半岛体育全站成为近期炙手可热的差旅目的地,商旅预订量环比增长近40%。
开春以来,商旅出差的复苏,叠加旅游出行的热潮,推高了酒店的需求。携程数据显示,2月商旅酒店同比增长130%,其中国内增长125%,国际增长近10倍。
但酒店数量受疫情影响,不增反减,供需不对称之下,酒店价格水涨船高。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中国酒店数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为34.4万家,2021年减少三成,为25.2万家。大量酒店在疫情期间成为隔离酒店,要恢复正常营业,还需人员和设施的不小调整。
本轮涨价的多是一线城市的经济型酒店,价格动辄一晚500元朝上,超过了部分公司的报销上限。
过去三年,大量酒店主动或被动地加入隔离酒店的行列。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酒店集团及品牌发展报告》指出半岛全站平台,根据对上市公司年报、大型集团内部资料和绿云平台等三个数据来源的调查和推断,2021年全国约有5%的酒店被征用为隔离酒店,客房总数约为70万间。
疫情期间,不少隔离酒店的内部装修受到损毁,修整后才能开业;由于商业营业中断多时,员工状态和经营策略也需要大幅调整,才能恢复到过往。
在遭受新冠疫情冲击前,中国国内游达到60亿人次,出境游也达到1.55亿人次,旅行支出总计约1万亿美元。
根据雅高集团、携程集团和麦肯锡联合发布的《探寻中国环保旅行之道》,过去10年间,中国旅游业的总收入保持每年两位数增长。中国游客的国内游支出和出境游人数都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旅游业为中国贡献了4.56%的国内生产总值。
出行的增加和客房的减少一道,造成了今年春天住宿酒店行业供需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率先在一线城市的快捷酒店中点燃了价格的火星。
疫情影响消退后,消费行业迅速复苏。在消费行业中,旅游和酒店行业的复苏被市场感知到。
疫情影响消退,在消费者“报复性出游”和“报复性出差”带动下,今年2月,酒店业三大指标已经全面反超2019年,2月大陆酒店整体RevPAR甚至已经恢复至19年2月的120.8%,OCC同比19年2月提升了4.9个百分点,ADR同比19年2月提升11.7%。
疫情三年,酒店是受影*的行业之一。而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酒店行业龙头们迎来了迅速复苏。
我们可以明显地从酒店集团业绩上看出疫情的影响。以首旅酒店为例,其在疫情前的2019年,营业收入高达83.11亿元,实现净利润高达8.85亿元。在新冠疫情爆发的2020年,首旅酒店总营收下降至52.82亿元,亏损达到4.96亿元。2021年,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首旅酒店营收为61.53亿元,净利润为5567.69万元。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22年,由于疫情的反复和防控政策趋严,首旅酒店预计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5.2亿至6亿元。
其他的酒店企业的业绩表现基本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半岛全站平台,疫情三年,酒店行业龙头们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过,在资本市场上,酒店龙头们的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却完全相反。
无论是华住集团、首旅酒店还是锦江酒店,其在疫情三年期间(2020.1.1-2022.12.31)股价并没有下跌,股价涨幅分别为7.43%、20.93%和107.84%。而在这三年间,三家酒店业龙头的股价*涨幅均超过100%。
这种业绩和股价之间的差异,实质上正是资本市场对酒店行业疫后复苏的预期差的展现。事实上,美国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取消出行禁令,酒店业龙头的股价便开始暴涨,而国内的酒店半岛体育全站行业受益于同样的逻辑,迎来了一轮大行情。在疫情三年间,酒店行业在复苏预期下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疫情期间上市的酒店业新股们,甚至借助于自身的独特优势,实现了更好的股价表现。
以往来说2-3月本来是春节假期影响消退,而商务出行需求尚未爆发的酒店业淡季,但是在今年却表现出了“满房”的现象。这背后原因自然不难理解。其一,疫情影响下,国内大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随着生产生活步入正轨,公商务出行加速,“报复性出差”来临,市场超预期复苏。从数据来看,在2月25日,国内航班已经恢复至2019年的96.7%,其中“北上广深”恢复率已经达到107%。在行业内部,依赖商务旅行的大中城市中高档酒店表现也更为优异。
其二,疫情影响消退,“报复性出游”现象出现。新年以来,全国旅游景区人山人海的消息已经屡见不鲜,这显著带动了酒店业发展。如锦江酒店旗下北京通州环球度假区丽柏酒店,背靠旅游度假区,自新年开业至2月19日,50天内酒店满房天数达38天,平均RevPAR超过600元。
不过,报复性出差或旅游对酒店行业终究是短期影响,长期来看,酒店业供需环境的改善或许正是资本市场看好酒店龙头的核心逻辑。
根据华福证券数据,2019-2021年大住宿业客房总数分别为1891.7、1620.4和1423.7万间,酒店业客房总数为1762、1532.6和1346.9万间。疫情两年,酒店业供给量减少了23.56%。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影响下,往往是抗风险能力更弱的“单店”选择退出,这带动了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
《2023年版旅游酒店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