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站(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

广州半岛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欢迎您!

半岛全站印度宣布将更改国名为“婆罗多”咱们要不要跟着改名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9-11 18:43:57    浏览量:

  昨天晚上,大伊万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了一则相当炸裂的消息。根据环球网援引多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总理莫迪老仙这几天正在寻摸着,要给印度改名儿了。据称,莫迪老仙准备在9月18日到22日举行的印度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一项动议,动议的主要内容是将印度的国名从“India”更名为“Bharat”(“巴拉特”)。

  消息一出,外界一片哗然,不少印度邦行政长官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坚决响应莫迪老仙的号召,对印度国名更名一事表示支持。甚至在即将开幕的G20峰会上,印度总统向各国领导人发出的晚宴邀请函,已经堂而皇之地写上了“The President of Bharat”。看来,莫迪老仙这次不给印度改名成功是不会罢休了。

  那么,好端端的“印度”怎么就变成了“巴拉特”(“婆罗多”),莫迪“老仙”这又是唱的哪出啊非要给印度改名,他改名的话我们能不能认?要不要把目前所有的地图和官方文件,以及出版的书籍中涉及“印度”的部分变成“巴拉特”?以后咱们再谈到中印关系的时候,是不是要改成“中巴关系”,或者“中婆关系”呢?

  大伊万倒是认真地查了一下资料(毕竟咱之前也没认真研究过印度古国名的由来),古印度地方的称呼有两个源流,两个源流都是从古梵语中传出来的:

  其一是“Sindhu”(सिन्धु)。在古印度中,“Sindhu”往往被作为印度河的代称,作为上游的旁遮普和下游的信德地区的代称。但是,这个单词在演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写:首先是古代波斯雅利安人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入侵,在波斯帝国入侵印度之后,由于古波斯语和古梵语在发音方面存在差异,被先后讹变为古波斯语“Hindu”(拉丁转写)、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又被转写为希腊语“Ἰνδός”,然后拉丁化为“indu”。到了这一步,“indu”的发音已经很像我们现在说到的“印度”了。

  随后这个词汇进入了古英语文献,首先被定名为“Indie”,然后又被现代英语确定为“India”。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后,采用了“India”这个名字作为印度地区的代称,这也成为了现代印度的名称和印度共和国的名称。自此,在经过了印度本土、雅利安入侵者、希腊人、罗马人、古欧洲人这么一连串的转写之后,“印度”最后被定名为“India”。

  其二则就是“Bharat”(भरत)了。在古印度梵语中,“Bharat”则是被作为印度恒河流域的代称,但与此同时,它也被用来代称古印度著名史诗《摩柯婆罗多》中的古印度传奇国王婆罗多。在《摩柯婆罗多》中,婆罗多经过艰苦的战斗,最终统一了整个古印度,成为古印度的“宇宙之王”,故后来“婆罗多”(भरत)也同时成为北部印度的代称。

  而除了“सिन्धु”和“भरत”,古代印度在莫卧儿帝国时期,还有第三个称呼“Hindūstān”。这是杂糅了波斯语中的“Hindu”,加上了“地方”的“Stan”之后的代称,相比古印度的前面两个称呼,这个称呼很明显不够有名。尽管在英国殖民者进入印度之后,将“Hindustan”和“India”并列使用,依然影响不大。

  因此在弄清楚了古印度的三个(其实主要就是两个)梵语称呼之后,印度为何要把自己的名称从“India”改为“Bharat(भरत)”,也就不言自明了。大伊万认为三个因素:

  首要的因·素,从词语源流来说,“India”这个词殖民气息和词汇入侵意味太重。按照我们上面的科普,从“Sindhu(सिन्धु)”到“India”,雅利安入侵者涂过一笔,亚历山大大帝改过一次,然后最关键的,这名字最终是大英帝国确定下来的,几乎全部都是殖民者起的名字。而作为对比的是,“Bharat(भरत)”本土化气息浓厚,从来没有被殖民者染指,因此对于一个要做到独立自强、彻底抛弃和割裂殖民传统的印度来说,“India”就是一个必须要放弃的称呼;

  其次的因素,从指代本位来说,“Sindhu(सिन्धु)”主要指的是印度河流域,尤其是上游的旁遮普和下游的信德,而这两块地方,目前全都不在印度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境内。说来也十分离谱,印度河不在印度境内而是在巴基斯坦境内,可想而知一个作为本国象征的词语居然在国外,这事儿有多离谱。而相比之下,“Bharat(भरत)”指的是古恒河流域,目前为止恒河依然是印度教中的圣河,而且几乎都在印度境内,贯穿了整个印度北部地区,将印度指代为“Bharat(भरत)”,更有利于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的建构;

  第三个因素,从《摩柯婆罗多》的叙述来看,“Bharat(भरत)”作为印度史诗中最强大的古印度国王,是他最先完成了北部印度的统一。而这种历史上北部印度的统一,“Bharat”(भरत)加冕为宇宙之王,暗合了当下印度追求大国崛起——在南亚次大陆确立自身区域霸权的战略诉求,属实是在用历史的影子来暗合现实的环境了。

  因此从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说,为何印度现在会把自己的国名从“India”改为“Bharat”,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大伊万的观点,印度这次要把自己的国名改了,不是莫迪总理一时突发奇想搞出来的,而是真的有历史支撑,也是有现实需要的一次改名。

  而且从印度宪法的角度来说,印度宪法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条开宗明义:“India,that is Bharat,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印度就是巴拉特(婆罗多)。现在莫迪要给印度改名儿,估计就是把这句话给改一改,“Bharat Shall be a Union of States”就够了。

  接下来,无非是印度政府的公文要改,各种地图、标牌都要改改。当然对印度来说,由于这两个名字本来都是交替使用的,因此大概率无所谓,没有迅速更换的必要。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估计印度的更名会持续很多年才会更换完毕。实际上从反殖民主义的角度来说,大伊万个人是赞同印度抛弃有大英帝国殖民色彩的名字的。

  那既然印度现在卯足了劲儿要给自己改名,咱们要不要也同样在地图上,政府公文上,涉及印度的著作上,全部把印度的称呼给改了,以后就没有印度这个国家,咱们一概称其为“巴拉特”或者“婆罗多”呢?大伊万认为不好说,同样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改名是需要成本的。毕竟,所有的政府公文要更换,涉及到的地图、标识牌、路标路牌、数据库电子标签等全部都要更改,这些都是成本。按照咱们国内的情况来看,一个地级市想要改名,都要花个十来亿,那你想涉及到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改名,我们如果也跟在印度后面走的话,那得花多少钱?估计一百亿人民币都根本打不住。

  而这些钱印度又不可能给我们出,得我们自己出,那谁有这个动力去跟着印度的步伐改名?印度改个名字我们就要花一百亿,那印度明天再改一个名字我们又要花一百亿……这下印度找到了消耗我们财政资金的门道了,一年改上几百次国名,我们的财政就啥也别干了全跟着印度改名玩儿了。因此,在改名存在成本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印度说啥我们就跟着做的。

  事实上半岛全站,这种其它国家改名,或者要求我们跟着改名的事情,大伊万印象里,到现在也只出现在韩国首都汉城改首尔上,而且是仅此一次。后来比如美国对于我们翻译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不满意、要求我们翻译成欧巴马;白俄罗斯认为我们翻译的名字过于俄罗斯化,要求我们改译白罗斯……我们都没有买账,印度大概率也是未能免俗滴。

  另一个方面,印度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讲,可不是从大英帝国的“India”里边转译过来的。早在公元前129年,张骞出使西域,抵达中亚七河流域的大夏、也就是巴克特里亚之后,他在当地已经听说了“Sindhu”(सिन्धु)这个国家的存在。最奇怪的是,这个叫做“Sindhu”的国家居然在做转口贸易,向巴克特里亚贩售四川地区的布匹和竹制品。

  这是最早证明茶马古道存在的证据,该国被张骞汇报为“身毒”,相关信息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后来由于这名字听着实在不好听,到《后汉书》中又被转写为“天竺”,这也是印度被我们称为“天竺”的由来。一直到唐帝国时期,玄奘前往南亚次大陆求佛经,在他回国后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明确指出,“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也就是说半岛全站,我们称呼的“印度”,和雅利安人、亚历山大大帝、英国殖民者都没有关系,而是玄奘在印度最为辉煌的戒日王时期,在印度听到的“正音”,最后被翻译为“印度”。因此,“印度”这个国名对于我们来说,是玄奘法师确定的名字,其历史源流,甚至和印度自己的“婆罗多”不相上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更不可能跟着印度改名了。

  最新消息:巴基斯坦也要改名?印巴冲突还叫印巴冲突?还是他俩,但是互换了ID……半岛体育全站半岛体育全站

推荐新闻

关注半岛全站

网站地图